创意非常棒,所谓互动电影,并不只是当年观众椅的机关那么简单。戏中的影院、屏幕上的大虫都是一种“电影与观众”的互动。喊叫是受惊的盾牌,也是能证明恐怖片吓人的最有效的反馈。还有血(红色)的出现相当震撼!
原来这是RockyHorror之前严肃的RockyHorror
这种开放式的片子很有趣,它先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观,然后再用它讲故事,和【狗牙】【阿尔卑斯】那一套有点像,和【环形使者】【盗梦空间】那一套也有点像,让观众接受一个创作者设定好的恐怖理论,然后情愿代入式的跟着被吓试着惊叫,和观众产生一个观影互动,这片子从各方面来看都够cult。★★★☆
因为《黑色电话》里的小男孩在看这部电影,所以选择了这部来看。放在当时也算是脑洞大开之作,明明是恐怖的东西却会被一尖叫就软了,设定够怪且有趣。
被约翰沃特斯的疯狂塞西尔洗脑而找来看的导演,投身观众互动实验的先驱啊亲自开场说明最嗲。电影设想了恐怖的实体、调侃恐怖片的观众群体,很搞笑地通过剧情指示现实里观众参与尖叫。可惜电影本身水平一般,这么小儿科的惊吓能让当时观众尖叫吗Orz
从造型上看,到底是该叫“心惊肉跳”,还是该叫“波士顿龙虾”?……龙虾怪物生成于不能尖叫,不能尖叫肯定是又聋又哑,又聋又哑催生了杀妻冲动……你以为这故事像科学怪人或化身博士,谁知道最后拐到了克鲁佐的经典恐怖!不过最高潮桥段的“浴缸染红”,假如依照观众的惯性思维,解释成被偷打针后病发状态下的惊恐幻象,视觉色彩上虽大胆妄为,剧情逻辑上却是和谐统一的——反正是幻象,随便你折腾。可将真相反转之后,貌似维持在现实主义架构内,可要细琢磨的话,各种的说不通!……http://www.douban.com/people/hitchitsch/status/1782752048/
这就是一部科普如何在影院尖叫的电影。为了避免刺痛因子(thetingler)上身,请记得一定要在影院尖叫。悬疑惊悚做的不错,影响《异形》《大白鲨》的经典。
将恐惧「实体化」;早在60年代就创意出类似「人的行为」对于恐怖表现的挫折(不能出声而死几乎是「寂静之地」的前身,且更加有想象力);以及通过「电影院戏中戏」来和现场观众互动,都是具有超越时代的先锋精神。
把恐惧化成一条虫,只有尖叫能摆脱他!原来这导演当年在影院座椅里塞‘Percepto’,每当虫虫出现就让椅子震动,,还有其他各种互动机关。。妈的真羡慕老一辈米国人,偶也好想体验一把!!
补标,虫子看的人肉麻😥😥😥magnet:?xt=urn:btih:a4bf8c304ac8c5983183cbd967e7c652d95cb973&dn=The.Tingler.1959.1080p.BluRay.x264.DTS-FGT
那个独臂刀男的造型太Cult了!!!恐怖程度丝毫不在《活死人之夜》开始那脸色苍白的大叔之下啊...
4D电影就应该有这种融入叙事的gimmick,导演生不逢时,要不然现在应该在迪士尼工作很开心。
情节还是挺有意思的,但是编排的有点乱。最近看的几部恐怖老片都跟医生研究做实验有关,这个题材还真是屡见不鲜。VincentPrice真是恐怖片暴发户啊~
有很多作品中包括作品外的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一提。首先是威廉卡索那略带着一点自负的开场白(褒义),和电影中在默片影院中寻找thetingler的情节的时候导演的旁白提醒,都表明了导演通过这部影片想表达的东西——恐怖片的代入感和交互感。其次是后来看了一些野史才知道的东西,这部影片在当时电影院上映的时候是有座椅的晃动之类的效果,在当时的影院属实是一个小创新。不得不说卡索对于影片和观众的互动性的渴望还是很纯粹的(不管是为了票房还是为了效果)还有就是在影片中出现的唯二的红色镜头,在黑白画面中的对比度还是蛮强烈的,整部电影将恐惧有形化的描绘其实也挺有意思,只是整部剧本的表现确实稍微单薄了些。
http://ethermetic.com/archives/1906
朴赞郁书里谈卡斯尔重点介绍的电影,还提到《篮子里的恶魔》的导演也强烈称赞,立刻就找出来看了。确实有一定的精神洗脑,大虫子的造型现在看也很奇特,重点是最后那个突变的立体环绕的音效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?.......59年欸这个环绕音效我现在看非院线电影基本都遇不到,可想而知在影院观看得有多爽!!朴导书里最后还说,原本计划当大虫子出现时,(现实)剧场观众席下会有毛棍子挠人膝盖,但被否决了,卡斯尔吐槽:“剧场里的无数只蟑螂会免费帮我的。”哈哈哈哈救命!
太神经了太闷骚了。
可能是我看过的古典恐怖片里最有想法的一部。恐惧不能尖叫这个概念虽然看似是一种与当时剧院观众的互动娱乐,但何尝不是某种可以发散的隐喻呢?
啊,蛋疼啊,b级片吧
人体大蜈蚣。。。。